股票代码: 300298
澳门刘伯温四码选一码 澳门刘伯温四码选一码
饮食
澳门刘伯温四码选一码 澳门刘伯温四码选一码
运动
澳门刘伯温四码选一码 澳门刘伯温四码选一码
并发症
澳门刘伯温四码选一码 澳门刘伯温四码选一码
医生讲糖
澳门刘伯温四码选一码 澳门刘伯温四码选一码
血糖检测
糖尿病人不能碰甜食?提醒:最该忌口“它”,多数人还不自知
当提到糖尿病时,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要避免食用甜食,很多糖友都害怕吃甜的食物,然而糖尿病患者应该更加警惕的并不仅仅是甜食,生活中很多看似不太甜的食物,其实升糖指数很高,但极容易被我们误解,这也是大多数人尚未意识到的重要问题。现在患上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长期偏高,严重影响机体的代谢功能,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以维持血糖的稳定水平,延缓恶性并发症的进程。甜食是大家熟知的高糖食物,糖尿病患者常常被建议减少甜食的摄入,其实除了甜食之外,还有一类食物同样应该避免或限制,那就是高糖分的碳水化合物食物。这些食物在体内消化后会迅速转化为葡萄糖,并引发血糖飙升,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同样十分危险。日常生活中高糖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大致有哪些?具体来说,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精细的主食及一些糕点类食物。饼干、蛋糕等糕点这些食品往往富含糖分和脂肪,对血糖控制造成较大困难。米饭、面条等精细的主食中的淀粉容易迅速转化为葡萄糖,应该控制摄入量。碳酸饮料和果汁这些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对血糖的影响极大。除了食物之外,饮食习惯也是糖尿病患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大家要养成定时定量的进餐习惯,控制饮食中热量和糖分的摄入量,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饿,保持血糖稳定。此外,日常大家进行适量的运动对于控制血糖也至关重要,通过运动可以消耗体内的葡萄糖,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但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后应该掌握好血糖监测的时机,避免发生低血糖或高血糖的情况。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甜食吗?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并不是绝对不能吃甜食,而是需要控制和适量。甜食中含有大量的糖分,会迅速提高血糖水平,对糖尿病患者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需要特别注意甜食的摄入量,避免血糖飙升导致健康问题。在控制甜食方面,糖尿病患者可以控制甜食的摄入量,尽量减少吃糖的频率和量,可选择低糖或无糖替代品。选用低糖食材,比如可以选择一些新鲜的升糖指数低的水果,如小青瓜、圣女果、草莓、蓝莓等,来满足甜食的口味,这些食物虽然吃起来有甜味,但是整体的升糖指数不高,适量食用利于血糖管控。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应该避免不仅仅是甜食,更应警惕高糖分的碳水化合物食物。控制好饮食和运动,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是保持糖尿病患者健康的关键所在。希望广大糖尿病患者能够重视这些问题,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饮食,共同维护自己的健康。
糖尿病管理方法要更新啦!美国权威指南更新了这10点...... | 2024 ADA
12月11日,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布了2024年《糖尿病诊疗标准》。ADA在糖尿病领域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通过其在研究、教育、政策制定和患者支持方面的努力,为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和促进全球糖尿病防治工作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自1989年以来,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每年都在不断更新指南,而每年的ADA指南更新都会引起全球糖尿病学界的广泛关注。那么最新版的ADA《糖尿病诊疗标准》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更新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更新要点一:建议所有“>35岁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新版指南建议,对于伴有≥1个危险因素的超重/肥胖成人,应尽快进行糖尿病筛查,无需考虑年龄;危险因素:一级亲属患有糖尿病;高风险种族和族裔(如非洲裔美国人、拉丁裔美国人、土著美国人、亚裔美国人、太平洋岛民);心血管疾病史;高血压(130/80mmHg或正在接受高血压治疗);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35mg/dL(<0.9mmol/L)和/或甘油三酯水平>250mg/dL(>2.8mmol/L);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缺乏运动;其他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临床症状(如严重肥胖、黑棘皮症等)。无危险因素且体重正常者,指南建议从35岁开始应进行糖尿病筛查更新要点二:动态血糖仪(CGM)在血糖监测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强化新版指南中,在以患者为中心的血糖管理决策环中,动态血糖仪依然被列为重要监测手段。具体来说:动态血糖仪可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对于具有低血糖高风险的患者,佩戴CGM是有益的并推荐使用1型糖尿病患者应尽早启动佩戴动态血糖仪:1型糖尿病患者应在疾病早期(甚至在诊断时)开始应用CGM。并且,建议成年1型糖尿病患者尽早佩戴动态血糖仪,以提升血糖水平管理和生活质量,最大程度地减少低血糖发生非强化降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佩戴动态血糖仪能获得一定益处:应用基础胰岛素治疗的成人糖尿病患者,在可安全使用设备的情况下,应佩戴动态血糖仪进行糖尿病管理住院糖尿病患者可在院内继续佩戴个人动态血糖仪:对于佩戴个人动态血糖仪的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如临床需要且医院规章许可下,可继续佩戴个人动态血糖仪,同时结合即时葡萄糖检测方法,以调整胰岛素用药并评估低血糖等情况。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均应考虑佩戴动态血糖仪: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应考虑佩戴动态血糖仪,以改善血糖结局、减少低血糖风险1型/2型糖尿病孕妇应佩戴动态血糖仪:推荐1型/2型糖尿病孕妇佩戴动态血糖仪图 2024 ADA指南推荐的动态血糖仪适用人群(青少年12–17岁,成人18-64岁,老年人≥65岁)更新要点三: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地位提升ADA指南认为,在糖尿病诊断方面,HbA1c具有更大的便利性、更好的稳定性及更少的被干扰性,因此建议:将经国家HbA1c标准化计划(NGSP)认证及用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标准化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的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的首位。对于无明显低血糖成人糖尿患者(非孕妇),HbA1c应控制在7%以下(53mmol/mol)。糖尿病诊断标准(非孕妇):HbA1c≥6.5%糖前期诊断标准(非孕妇):HbA1c 5.7–6.4%更新要点四:更新1型糖尿病分型在糖尿病分型方面,目前仍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GDM)这4大类。但在此基础之上,新版指南更新了1型糖尿病的分期和诊断标准。更新原因主要是由于有了可以延缓1、2期向3期进展的免疫药物。可通过检测自身抗体(胰岛素、谷氨酸脱羧酶、胰岛抗原2、锌转运体8等)对1型糖尿病进行症状前筛查。对于表型和重叠的成人也应进行胰岛自身抗体检测。图 1型糖尿病分期及诊断标准更新要点五:新增“成人疑似1型糖尿病的筛查流程”在糖尿病的个体化治疗过程中,准确区分1型和2型糖尿病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2024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新增了“成人疑似1型糖尿病分型流程图”,为疑似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提供了结构化框架。图 新诊断成人疑似1型糖尿病筛查流程(基于欧洲白人的人群数据)更新要点六:2型糖尿病患者关于肥胖和体重管理的预防和治疗对已实现减重目标的人,建议长期(≥ 1年)维持体重,建议持续监测体重(每周或更频繁)和其他自我监测手段,并鼓励定期体育活动(200~300 分钟/周)对于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首选的药物应该是GLP-1RA或双重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GLP-1RA有大量证据表明,相较于非手术干预,代谢手术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管理和降低心血管风险方面效果更为显著。根据新版指南的建议,对于BMI≥30 kg/m2的糖尿病患者,可以考虑采用代谢手术治疗更新要点七:血糖治疗的药物方案▌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类似物(或吸入胰岛素)相较于人胰岛素更为有利于降低低血糖风险对于所有成年1型糖尿病患者,考虑使用自动胰岛素输注(AID)系统强调定期重新评估胰岛素治疗计划和胰岛素使用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推荐每3-6个月进行一次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在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以考虑在治疗开始时采用早期联合治疗,以缩短达到个体化治疗目标的时间调整治疗流程,将其与血糖及体重管理同等对待,以避免在糖尿病患者中忽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心力衰竭(HF)、慢性肾脏病(CKD)及其高风险。这再次凸显了降糖与减重相结合的重要性二甲双胍依然是有效、安全且经济实惠的药物,可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风险。在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30ml/min/1.73m2时可安全使用。若患者需要注射治疗,优先考虑GLP-RA或GIP/GLP-1RA双受体激动剂图 降糖药物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更新要点八:血压≥130/80mmHg为高血压新版指南建议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30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根据两次或两次以上测量的平均值)。血压≥180/110mmHg且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在一次就诊时被诊断为高血压。而我国目前的标准仍为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当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150/90mmHg时,应立即联用2种降压药物或复方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为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降压的一线药物],以降低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概率。如果可以安全地达到治疗目标,建议血压目标设定为<130/80mmHg。对于接受ACEi、ARB、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或利尿剂治疗的成年人患者,应在治疗启动后的7-14天内,以及之后的每年都需监测血清肌酐/估计肾小球滤过率和血清钾水平。更新要点九:糖尿病的血脂管理新版指南提到,他汀类药物依旧糖尿病合并血脂是核心治疗药物。如果患者接受最大耐受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后,仍无法达到LDL-C控制目标,建议考虑加用依折麦布或PCSK9抑制剂。更新要点十:慢性肾脏病及其风险管理根据新版指南,无论确诊为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只要病程超过5年的患者,都建议至少每年监测一次尿蛋白(例如尿白蛋白/肌酐)和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慢性肾脏疾病(CKD)的分期,并根据CKD分期确定每年的随访频率(1-4次)。优化血糖、血压管理是降低CKD风险及延缓其进展的核心措施。对于非透析G3期或更高程度的CKD患者,饮食中的蛋白质摄入目标为0.8g/kg/d。对于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考虑到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蛋白质能量消耗问题,饮食蛋白质摄入量1.0~1.2g/kg/d。
糖化血红蛋白超过这个值,糖尿病发病率提升一倍不止!
有数据显示,2021年,超过1.4亿中国成年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4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至1.74亿。其中,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的提前。据相关统计,我国40岁以下患病率高达5.9%,18~29岁青年人群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20.2%。也就是说,中青年人群已成为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群体。糖化血红蛋白>6%,糖尿病发病率会大幅增加!而对大多数糖友来说,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不陌生,糖化血红蛋白是由人体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通过非酶反应形成的一种具有持续、缓慢、不可逆的产物,因此,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是由过去的而非即时的血糖浓度决定的,所以,糖化血红蛋白也被认为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平均水平的“金标准“!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指南(2020)》显示,糖化血红蛋白≥6.5%可作为糖尿病诊断切点。来源:《中国2型糖尿病指南(2020)》虽然,糖化血红蛋白≥6.5%被视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但不意味着只要将糖化血红蛋白保持在6.5%以下就万事大吉了,尤其对于超重和肥胖的年轻人来说。近期,一项发表在医学顶刊 JAMA 的型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共纳入74552名10~17岁超重或肥胖青少年)显示,当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糖化血红蛋白>6.0%时,2型糖尿病风险大幅增加!来源: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3.51322具体来说,当糖化血红蛋白:<5.5%,累计发病率为0.3%;5.5%-5.6%,累计发病率为0.5%;5.7%-5.8%,累计发病率为1.1%;5.9%-6.0%,累计发病率为3.8%;6.1%-6.2%,累计发病率为11.0%;6.3%-6.4%,累计发病率为28.5%。不同基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5年随访期间2型糖尿病的累积发病率由此可见,当糖化血红蛋白>6%时,糖尿病的累计发病率明显上升!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升高与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密切相关。因此,保持适当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于预防糖尿病至关重要。不同人群,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会不同吗?因为个体的健康状况、年龄、患有其他疾病的情况等因素都会影响糖尿病的管理策略,因此,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在不同的人群中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可见下表(点击可放大查看):如何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是管理糖尿病的重要目标之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和建议,有助于控制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合理的饮食控制:采用健康、均衡的饮食是控制糖化血红蛋白的关键。建议遵循低糖、低脂肪的原则,注重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和豆类。分餐、控制餐量,避免暴饮暴食。限制高糖高脂的加工食品,选择烹饪方式健康的食物。定期锻炼:适度的体育活动对于稳定血糖水平非常有益。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或游泳。强度适中的力量训练也应包括在内,每周至少两次。分散锻炼时间,每次至少持续30分钟。管理压力:有效管理压力对于控制糖化血红蛋白至关重要。建议采用深呼吸、冥想或渐进性肌肉松弛来缓解紧张感。确保有足够的睡眠,保持规律的作息。合理分配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工作过度。建立支持系统,与亲友分享感受。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接受自己和疾病,寻找乐趣和放松的活动。戒烟和限制饮酒: 戒烟和限制饮酒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重要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状况。良好的血糖监测:确保良好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关键在于规律血糖监测。建议使用三诺爱看动态血糖仪,1个可使用15天,每3分钟生成一次血糖值,1次佩戴相当于7200次监测,如“录像”般完整反映全天血糖变化情况,实现全景式观察。并且,用户可通过智能手机或其他设备实时查看数据,并设定高/低报警提醒。三诺爱看动态血糖仪可帮助患者实时追踪血糖波动,提供全面的数据分析,更精准地了解饮食、运动和药物干预对血糖的影响。
常吃这类淀粉可以改善糖尿病,还能减肥!
“一胖毁所有”这句话想必大家都听过。是的,肥胖,不仅会影响我们的颜值,还会让身体带来疾病上的负担。有研究显示,肥胖与21种疾病有关[1],主要包括成人糖尿病、高血压、睡眠障碍、骨关节炎、心律失常等。可见,肥胖对身体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危害。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的最新数据,中国成人中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人存在超重或肥胖。成年居民(≥18 岁)的超重率为 34.3%,肥胖率为 16.4%。这一数据意味着,按照绝对人口数来计算,全国已经有 6 亿人超重和肥胖,使中国在全球超过其他国家,成为超重和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2]。在减肥界,一直流传着一句俗语——”三分练七分吃”,很多减肥的小伙伴在日常都会特别注意饮食,尤其对于淀粉类的食物。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是一种淀粉的形式,其特点是在人体消化系统中不被完全消化吸收,而是大部分进入结肠。抗性淀粉有助于促进肠道健康,甚至可能对体重管理和代谢有一些积极的影响,含抗性淀粉的的食物包括未熟的香蕉(Green Bananas)、燕麦、豆类和一些全谷物食品。这类淀粉,可胰岛素敏感性,并有助减肥近日,一篇发表于Nature Metabolism的研究(Resistant starch intake facilitates weight loss in humans by reshaping the gut microbiota)结果显示,补充抗性淀粉8周可以帮助肥胖人群实现体重减轻(平均2.8 kg)并改善胰岛素抵抗。另外,抗性淀粉的益处与肠道菌群的改变有关。来源:DOI: 10.1038/s42255-024-00988-y具体来说,与对照淀粉组相比,接受8周抗性淀粉饮食的受试者,他们的体重平均都减轻了2.8 kg,脂肪量和腰围也都有明显的减少。8周抗性淀粉干预后体重降低(灰色线条为抗性淀粉受试组,红色线条为对照淀粉组)接受8周的抗性淀粉饮食的受试者,他们的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得到了改善。8周抗性淀粉干预后葡萄糖耐量改善(灰色线条为抗性淀粉受试组,红色线条为对照淀粉组)最后,研究还发现抗性淀粉具有促进减肥的潜在机制,相较于照组相,抗性淀粉组受试者的血清中促炎因子水平有明显的降低,降低了饮食中的脂质消化。抗性淀粉受试组(RS)与对照淀粉组(CS)干预前后促炎因子数据变化总的来说,通过补充抗性淀粉,可以改善肥胖人群的体重状况、胰岛素敏感性,并调整肠道菌群,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减肥方法,同时降低了促炎因子水平,对健康有积极影响。抗性淀粉食物有哪些?抗性淀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淀粉,它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不被完全消化和吸收,大部分进入结肠。这有助于促进肠道健康,并可能对体重管理和代谢产生积极影响。以下是一些富含抗性淀粉的食物:未熟的香蕉(Green Bananas):未熟的香蕉中的淀粉含量较高,随着香蕉成熟,淀粉会逐渐转变为可消化的形式;燕麦:燕麦中含有一种抗性淀粉,尤其是生吃或轻微加工的燕麦;豆类:豆类如豆子、扁豆、黑豆等含有丰富的抗性淀粉;全谷物:含有未经加工的全谷物,如全麦、糙米等,其中的淀粉通常具有抗性;土豆:炖煮后冷却的土豆中的淀粉结构发生改变,部分变为抗性淀粉;糙米:相比白米,糙米中的淀粉含量较高,更有可能含有抗性淀粉;乳制品:一些乳制品中也含有抗性淀粉,如一些特定的乳酸菌酸奶;玉米:特别是高直链淀粉的玉米,淀粉含抗性淀粉高达60%。
超10万人研究,在这个时间点吃早餐,糖尿病风险降低59%!
“早餐是不是要9点前吃完?”“8点后吃晚餐会不会升高血糖?”关于什么时间段进食一直是广大糖友关注却又一头雾水的问题。食物摄入在调节昼夜节律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将人体生物钟比作一台“时钟”,负责掌管我们一天中各种生理和行为活动的规律,那么吃饭的时间和选择食物的种类就是人体“时间表调节器”,因为其直接关系到我们血糖水平和身体的生物节奏。话说到这里,问题也来了:一天之内哪个时间段进食对糖友们最“友好”呢?接下来请跟随诺诺的脚步,一起来看最新医学研究是如何说的~在这个时间点吃早餐,糖尿病风险降低59%!发表了一项来自法国的超10万人研究——"膳食时间、进食次数以及夜间禁食时长与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关联:NutriNet-Santé队列研究(Associations of meal timing, number of eating occasions and night-time fasting duration with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in the NutriNet-Santé cohort) ”研究结果显示,早餐吃得早,降低糖尿病风险。与8点前吃早餐的人相比,9点后吃早餐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59%,较晚的第一餐与较高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相关。来源:https://doi.org/10.1093/ije/dyad081研究根据吃早餐的时间,参与者被分为三组:早上8点前吃早餐的人(44.77%)早上8-9点吃早餐的人(35.78%)早上9点后吃早餐的人(19.45%)结果显示,相较于早上8点前吃早餐的人,那些9点后才吃早餐的参与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吃早餐的时间会影响血糖、血脂控制以及胰岛素水平。有趣的是,通常在8点之前吃早餐的人往往年龄较大。与其他两组相比,这一组的参与者更早地完成晚餐。晚餐也有“黄金时间”,千万别超过这个时间点在前述研究中,研究人员还观察到晚餐时间与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关联。研究发现,与那些在19:00之前进餐的参与者相比,22:00点之后用餐的参与者面临着44%的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除此之外,与20:00之前吃晚餐的参与者相比,21:00之后进餐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上升了11%,并且,男性表现得更为显著!这一研究结果强调了晚餐时间的合理安排可能对降低糖尿病风险产生潜在益处,特别是针对晚间用餐的影响。3餐最好按这个时间点吃饭早餐时间7:00—8:00由于人体的生物钟、代谢活动以及消化系统的运作规律。在早上7:00—8:00吃早餐有助于配合生物钟的激素释放,促进代谢,提供早晨所需的能量。吃早餐可以稳定血糖水平,减少午后疲劳感,有助于维持身体和大脑的正常功能。此外,人体消化器官从夜间的休息状态中苏醒,准备开始新的一天的工作。选择在7:00—8:00之间进食,有助于避免在消化器官还未完全苏醒时打扰它们的休息,从而减轻肠胃疲劳。此外,这个时间段也比较适合人们的生活作息,为工作和学习的开始提供了合适的时机。午餐时间11:30-13:3011:30—13:30这个时段进食有助于维持血糖水平的相对稳定,因为中午时身体对胰岛素更为敏感,能够更有效地处理血糖。此外,中午时段有助于规律饮食,防止过度饥饿或过度进食,从而维持适当的能量摄入。胰岛素的效能在这个时间段提高,使得身体更好地应对食物的代谢。规律的生活作息也有助于糖友们维持整体健康。晚餐时间不超过19:00过晚进食可能导致血糖水平在夜间升高,增加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风险。白天较高的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更有效地处理血糖,而晚间可能会减弱,使血糖更难以控制。夜间代谢速度较慢,过晚进食延长了食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增加了血糖波动的可能性。此外,控制晚间饮食还有助于体重管理,维持合理的体重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因此,糖尿病患者晚餐时间最好不超过19:00,避免过晚进食,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双脚出现这4种症状,都是说明:血糖在偷偷升高,一个都不能放过
冬季是糖尿病足的高发季节,一方面是由于室内室外温差的变化,引起血管收缩与舒张,血管斑块容易出现脱落,造成血管闭塞;加上气候干燥,体内水分相对缺失,血黏度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加重下肢的缺血,导致伤口难长好,发展成严重的糖尿病足。另一方面是由于冬季天气比较干燥,很多人的足部容易因为缺水而出现干裂的现象,足部出现干裂很容易诱发糖尿病足。因此,糖尿病人在进入冬季后要做好预防措施来远离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足部溃疡,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控制好血糖的同时要做好局部清创消毒工作,遵守医生处方外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如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等。如果症状比较严重,遵守医生处方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如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防护,要注意足部的卫生清洁,穿宽松透气的鞋袜,定时用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病情的恢复。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它的特点是血糖水平持续偏高,且长期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面对很多的并发症和健康问题,而其中双脚的问题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双脚是负责支撑我们整个身体重量的部位,但是在血糖控制不好时,它们会出现各种症状,这些症状都是在警告我们血糖偏高的问题。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双脚出现这4种症状,都是说明血糖在偷偷升高,一个都不能放过。双脚麻木、刺痛这是糖尿病的神经病变症状之一,叫做糖尿病神经病变。当血糖控制不好时,高血糖会损伤我们的神经,导致双脚麻木、刺痛,甚至失去知觉。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双脚的感觉会逐渐退化,最终导致足部溃疡、坏疽、截肢等严重后果。双脚湿疹、皮炎这也是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因为高血糖会影响我们的免疫系统,导致皮肤出现各种炎症反应,如红肿、瘙痒、潮红等。双脚很容易感染真菌和细菌,形成湿疹或皮炎。如果不加以治疗,湿疹或皮炎还会蔓延到爪甲、指甲或足部,引起更多的并发症。双脚水肿血糖过高时,会导致双脚出现水肿的症状。这是因为高血糖会影响肾脏功能,造成肾脏出现糖尿病肾病,进一步引起肾功能损伤和水肿。当然,其他疾病也会引起双脚水肿,但是如果糖友出现这种情况也需要及时就医,以确保早期发现和预防糖尿病肾病。晚上抽筋晚上双脚抽筋也是糖尿病的常见症状之一。这是因为高血糖会损伤我们的神经、肌肉和血管,导致肌肉痉挛和抽筋。这时,我们可以通过热敷、按摩和关节运动来缓解这种症状。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双脚出现了上述的任何一种症状,都说明我们的血糖可能在偷偷升高。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尽早进行检查,以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福祉。在日常生活中,糖友还需要控制饮食、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并减少糖尿病对双脚的损伤。

糖友沙龙

北京站

北京站

广州站

广州站

长沙站

长沙站